研究生信息
2005年8月至今:杏悦2;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从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中石油中石化等合作项目的研究。
1999年7月至2005年7月,杭州市杭州绿色材料研究所;从事水性聚合物合成及工程研究。
1994年8月至1999年6月🌔:兰州石化化工研究院;从事合成树脂、合成橡胶(胶乳)制备及工艺研究。
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:北京化工大学🚶🏻♂️;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
1985年7月至1991年8月: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化工研究院👎;从事合成橡胶(胶乳)制备及工艺研究。
曾获兰州石化“优秀党员”、“八五功臣”,杭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,浙江省和杭州市新世纪优秀中轻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。
主要从事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、聚合物合成技术与工艺研究工作👨🏿🎨,致力于新型聚烯烃材料、PAO功能材料及水性聚合物制备、表征及其工程化研究🧑🏽🍳。主要科研方向有🧑🏭:
1🤾🏼♀️、PAO(聚α-烯烃)润滑油基础油:
通过茂金属、过渡金属🙎🏻、路易斯酸催化剂的分子结构设计,研究催化剂结构、电子和空间效应对长链α-烯烃齐聚反应、齐聚物结构及PAO基础油性能的影响🦹🏼♀️,以制备高粘度指数📩、窄分布的PAO基础油。研究催化剂的固载化♋️,通过载体修饰和掺杂以及协同作用👩🏿🦳,调控催化剂酸性强度和活性种结构🦸🏽♂️👵🏽,增强催化剂对齐聚物分子结构的调控作用👨🏻🦳📢,实现PAO基础油的性能可调可控。
2、烯烃聚合催化剂及聚烯烃新材料:
进行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、表征及动力学研究🩰。通过对催化剂分子结构设计🦅、合成及聚合动力学模拟,研究高效的、差别化的烯烃聚合催化剂,通过分子水平的催化剂结构设计来实现烯烃聚合过程👨🏿⚖️、聚烯烃结构(分子量,分子量分布,共聚单体分布,支化度,聚合物链立体规整性等)的可控☂️、可调,以获得各种新型结构可控高性能聚烯烃材料。研究烯烃(共)聚合过程💅🏻😛,通过聚合过程和工艺调控来实现对聚合物立体规整性、链结构的有序控制,获得新型结构可控聚烯烃新材料;通过研究聚合物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🦵🏼,促进聚烯烃新材料开发。
3🦸♂️、功能性聚合物乳液🧍♂️:
《合成橡胶工业》和《石化技术与应用》杂质编委;国内多家杂志的审稿人🏪。
主
要
学
术
成
果
发表论文、专利🐑、获奖情况
2016年🤦🏻♂️,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“超高粘度指数(UHVI)PAO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开发”
2014年,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“负载Lewis酸催化剂制备高粘度指数PAO基础油”
2013年🚴🏻♀️,2013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 “ IPN型高功能化丁苯胶乳”
2012年,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“环保型高速涂布IPNs SBR胶乳成套工业技术开发”。
2015年: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“科技创新专家”
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🍻;申请中外发明专利40余项🧑🏿✈️,授权25项🥵。
承
担
项
目
名 称
来 源
《高性能润滑油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》之“高品质润滑油分子结构、性能调控和关键过程基础研究”
国家重点研发计划(2017YFB0306701)🧖🏿、科技部🤱🏻🫕,2017.07-2021.12,课题负责人✋🏻🎵。
烯烃齐聚生产合成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开发
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现场试验,2014㊗️。
癸烯聚合制PAO中试研究
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,2015。
聚烯烃弹性体用催化剂及聚合技术开发
癸烯齐聚制备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中试研究
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,2013。
双中心单组分催化剂合成热塑性弹性体研究
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U1162111
连续法溶液聚合POE模试技术研究
中石油聚烯烃科技专项,2016。
;;,